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悶葫蘆

悶葫蘆

比喻難以猜破的啞謎,或難以弄清楚的事情。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水滸傳》第二八回:“這個悶葫蘆教我如何猜得破?”


偏正 難以猜透的話或弄不清楚的事。元·紀君祥《趙氏孤兒》4折:“他將著裙帶兒縊死何辜?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辜殺我也~。”△用於表示對事物或言語的認識方面。→蒙在鼓裡 大惑不解 ↔不言而喻 昭然若揭。 也作“悶胡盧”。

悶葫蘆字典分解

悶葫蘆的解釋 (1) [enigma;complete mystery;puzzle]∶比喻無從猜測而令人摸不著頭腦,使人納悶的事物(2) [silent person]∶不

蘆國語字典 蘆 lú 〔蘆葦〕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簡稱“蘆”,如“蘆花”、“蘆根”、“蘆笛”、“蘆席”、“蘆盪”;亦簡稱“ 姓。葦”,如

不妨一看:悶江【歷史地名】

亦作膠水江。今越南北部河南寧省紅河下游入海一段。《交趾總志》卷1:悶江“在膠水縣,上接大黃江,下通海”。悶江入海處曰悶海口。《明史·張輔傳》:永樂五年(1407),張輔軍追黎季犛於“膠水縣悶海口”。

悶葫蘆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