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鈍槌

鈍槌

源見“利錐”。喻愚鈍。宋 王禹偁《謫居感事》詩:“自此韜餘刃,終當學鈍槌。”

鈍槌字典分解

鈍槌的解釋 亦作“ 鈍鎚 ”。笨重的槌子。比喻愚鈍。《晉書·祖納傳》:“君 汝 潁 之士,利如錐;我 幽 冀 之士,鈍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 宋 王禹

鈍的解釋 鈍 (鈍) dùn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滯(a.遲鈍呆滯;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槌的解釋 槌 chuí 敲打用具:槌兒。棒槌。鼓槌子。 古同“捶”,敲打。 古代架蠶箔的木柱。 筆畫數:13;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325151454

順便了解:鈍如槌【歷史典故】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祖逖傳》記祖逖的哥哥祖納有一次對梅陶和鍾雅說:“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汝潁即汝水和潁水,在這裡指南方;幽冀即幽州和冀州,在這裡泛指北方。祖納說自己是北方人,其鈍如槌,後遂以指遲鈍笨拙。唐.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攻文枯若木,處世鈍如槌。” 主謂 晉人祖納有一次對梅陶和鍾雅說:“你們是南方人,“利如錐”;我是北方人,

鈍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