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拜井出泉

拜井出泉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耿弇列傳》附“耿恭傳”:“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之。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音zhǎi,軋擠的意思)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東觀漢記》亦載此事。

舊常用“拜井出泉”的典故,宣揚聖德神威,天助其功;有時也引申寄寓報效國家建功邊陲的壯志。

北周.庾信《周齊王憲碑》:“忠泉出井,孝筍生庭。”忠泉即指拜井所出之泉。

拜井出泉字典分解

拜井的解釋 《後漢書·耿恭傳》:“ 匈奴 復來攻 恭 。 恭 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 匈奴 遂於城下擁絶澗水。 恭 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

也學習下:拜寺口雙塔【歷史地名】

在今寧夏賀蘭縣西北九十里賀蘭山拜寺口北崗上。建於西夏時期。兩塔東西對峙,相距80米,均為磚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餘米。東塔十三層,自二層以上每層每面影塑兩個彩繪獸面,獸面之間彩繪日、月、雲圖案,造型瘦削。西塔十四層,外形比東塔粗壯,自二層以上各層每面正中有淺佛龕,龕內有影塑彩繪羅漢像和護法神像。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北賀蘭山拜寺口內,與賀蘭縣交界處。兩塔

拜井出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