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歷史字典解釋

姑:暫且。要想取得他的東西,必得暫時先給與他一些東西。《戰國策.策一》:“《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唐史演義》第十四回:“朕所以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得所欲,退歸本國,不復設備,然後養威俟釁,一舉可以滅虜了。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就是這種計策。”也作【將欲取之,先必與之】。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關於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先必與之’的則。”原作【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也簡作【欲取姑與】。


其他 想要得到他的東西,必須暫時先給他一些東西。《戰國策·魏策一》:“《周書》曰:‘將欲取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多用於寫人的處事方法或軍事策略方面。→放長線釣大魚欲擒故縱 ↔賠了夫人又折兵。也作“將奪固與”、“將取固予”、“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詞語分解

  • 將欲的解釋 將要;打算。《老子》:“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墨子·非攻下》:“中情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李白 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歷史典故推薦:雞鶴分

源見“鶴立雞群”。比喻高下分明。唐 李鹹用《宿隱者居》詩:“又須隨計吏,雞鶴迥然分。”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歷史

相關歷史

將欲取之,必姑與之_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