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五葷三厭

五葷三厭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九回:“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

五葷三厭字典分解

成語五葷三厭的解釋 五葷:佛教忌食的五種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龜。泛指飲食的禁忌。

五葷的解釋 [the five vegetables with a peculiar smell] 五種有辛辣味的蔬菜。佛教指大蒜、韭菜、薤、蔥、興渠(根像蘿蔔,氣味像蒜)

三厭的解釋 道教謂三種不忍食的動物,即雁、狗、烏魚。《西遊記》第八回:“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絶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字義字起》:“俗

多學學:五代十國【歷史知識】

五代指唐亡後在中原地區先後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起自開平元年(907),朱溫滅唐建後梁,終於建隆元年(960),趙匡胤取代後周建北宋,歷時五十四年。十國指同時在南方和山西地區先後出現的吳、南唐、吳越、閩、南漢、楚、荊南(南平)、前蜀、後蜀、北漢等十個國家,此外,尚有劉仁恭、劉守光、李茂貞、周行逢、留從效等建立的割據政權,以及邊境契丹、回鶻、于闐、吐蕃、南詔(大理)等少數民族

五葷三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