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脫囊外

穎脫囊外怎么寫好看

穎脫囊外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末稍,尖端)立見。今先生處勝(平原君名趙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指沒有什麼作為)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意思是脫離出囊),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戰國時,平原君為解邯鄲之圍,要到楚國去求援,因為毛遂平時默默無聞,趙勝不願帶他去。毛遂借“錐處囊中,其末立見”的比喻說,假使自己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自薦同往,終於說服楚王,同意趙楚聯合,一致抗秦。

後以穎脫、穎脫囊外、穎脫而出等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得機,就會才華外露,獨於群儕,為眾所矚目。

唐.禹錫《罷洛陽寄友人》詩:“穎微囊未出,寒甚谷難吹。”這是反用此典一例。

《聊齋志異.彭二掙》:“只知策蹇後塵隨,碌碌庸庸亦可悲;問爾何年堪脫穎,笑君常作處囊錐。”

詞語分解

  • 穎脫的解釋 .錐芒顯露。比喻充分顯現才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采如宛虹之奮鬐,光若長離之振翼,迺穎脫之文矣。”《北史·魏收傳》:“ 收 本以文才,必望穎脫見知,位既
  • 外的解釋 外 à 與“內”、“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歷史典故推薦:如是我聞

如是:如此。我聞:我聽到。佛經開卷語。傳說釋迦牟尼死後,諸弟子匯集他的言論,因阿難為釋迦牟尼侍者,聽到的最多,所以推他宣唱,他用這句話開頭。意思是我聽到佛這樣說。見《佛地經論》卷一。《景德傳燈錄.卷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穎脫囊外歷史

相關歷史

穎脫囊外_穎脫囊外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