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燬犀

燬犀

亦作“燃犀”,燃燒犀角。《晉書.溫嶠傳》:“(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毀:同燬。古傳燒犀角可以照妖,後借用為洞察奸邪的意思。參見“犀照”條。

燬犀字典分解

燬的解釋 燬 huǐ 同“毀”②。 筆畫數:17; 部首:火; 筆順編號:43343215111213554

犀的解釋 犀 xī 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皺紋。角生在鼻上,產於印度一帶的只生一隻角,產於非洲的有兩隻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藥(通稱“犀牛”):犀角。犀甲。犀照

燬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