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歷史字典解釋

泛指辦事事先須有準備,方能應付複雜局面,得到成功。古人說得好,辦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有準備,才能保證成功。如果不有所準備,則注定失敗。預先想好再發言,就不致臨場打蹶;作事預先有計畫,辦起事來不會發愁;行動事先有方案,就不致後悔;推行政治主,如果事先考慮好,就不致無成。

【出典】: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例句】:

毛澤東選集·論持久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畫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毛 * 《論持久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畫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詞語分解

  • 凡事的解釋 不論什麼事;所有的事詳細解釋不論什麼事。 前蜀 魏承班 《謁金門》詞之二:“愁倚畫屏凡事懶,淚霑金縷線。”《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人都叫他 潘三爺 ,現在布政司里充吏,家裡就在司門前山上住。你去尋

歷史典故推薦:垂手而得

垂手:指不動手。形容得來毫不費力氣。《歧路燈》三八回:“那個資性,讀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偏正 垂手,比喻不動手。形容不費力氣就得到。《歧路燈》回:“那個資性,讀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歷史

相關歷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_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