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太平無象

太平無象

象:表征、標準。太平盛世沒有一定標準。後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或指統治者自欺欺人,粉飾太平。亦稱“無象太平”。語出唐大臣牛僧儒之口。牛僧儒(779-848年)字思黯,其籍貫一說為安定鶉觚(chúngū純孤)(今甘肅靈台);一說為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南)。進士及第,憲宗時始任伊闕尉,後遷監察御史禮部外郎、考功員外郎等職。穆宗、敬宗、文宗朝,曾數度為宰相。在持續數十年的“牛李黨爭”中,僧儒為牛黨之首領,其執政期間,竭力排擠李德裕黨人。武宗即位後,李黨當政,他被貶為循州長史。憲宗繼位,牛黨再度執政,僧儒復為原官,還朝病卒。他喜好文學,有文采,著有傳奇集《幽怪錄》。文宗時宦官王守澄得勢,招納一些小人,背後議論朝政。有一天,文宗在延英殿召見宰相,問:“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你們是否有志於此。”牛僧儒回答說:“我等無能,待罪輔佐陛下,未能將國家治理得更好。然而我以為太平盛世並無一定的標準,如今四夷不侵邊境,國無外患;百姓沒有流離散失,亦無內憂;上施仁政,下無怨艾;私家無豪強,公議無阻塞。雖未至極盛時期,也算得是小康了。如陛下另外有更高的要求,那我等就力不能及了。”

【出典】:

《舊唐書》卷172《牛僧儒傳》4472頁:“時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納纖人,竊議時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說。一日,延英對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於此乎?’僧儒奏曰:‘臣等待罪輔弼,無能康濟,然臣思太平亦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無淫虐,下無怨(dú讀);私室無強家,公議無壅滯。雖未及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例句】:

宋·蘇軾《山村五絕》之一:“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宋·陸游《書村落間事》:“太平無象今有象,窮虜何地生煙塵。” 明·馮惟敏《傍妝檯·世恩堂喜雨共酌》:“太平有象,豐年可期,逢場作戲便追隨。”


主謂 本謂太平盛世並無一定標誌。後用以諷刺統治者粉飾太平。《資治通鑑·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對曰:‘ ~。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貶義。多用於社會生活方面。

太平無象字典分解

成語太平無象的解釋 指太平盛世並無一定標誌。後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昇平。

太平的解釋 [peace and tranquility] 社會安定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無象的解釋 (1).失去常態、常道。《左傳·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對曰:‘在道,國亂無象,

多學一學:太子左衛率【歷史官職】

官名。西晉武帝泰始五年 (269)分太子衛率而置,領精兵萬人,宿衛東宮,亦任征伐,地位頗重。東晉、南朝皆置,宋七員,五品; 齊一員;梁一員,十一班,領果毅、統遠、立忠、建寧、陵鋒、夷寇、祚德等七營,屬官有丞、殿中將軍、員外將軍、正員司馬、員外司馬督; 陳一員,四品、二千石。十六國前秦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為三品上,二十三年以後定為從三品。北齊為太子左衛坊長官,從三品,領騎官備身正

太平無象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