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

千慮一得怎么寫好看

千慮一得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愚人的謀慮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後常用為議定計策的自謙之辭。晏子正在吃飯時,齊景公派使臣去找他。晏子即將飯菜和這個使臣分吃,兩人都沒有吃飽。使者回去後,將此事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說,啊,晏子怎么貧困到這種地步!我還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立即派人賜他采邑千家以專門招待賓客。往返三次,晏子都不肯接受。並對齊景公說,我家裡並不窮。您所賜的這筆財富,使我家三代蒙受恩澤,朋友也跟著沾光,同時也可以賑濟百姓,您的賜予太多了。我的家並不窮啊!我聽說,從國君那裡得到優厚的賞賜而施捨給百姓,等於臣下代替了國君,這是忠臣所不應做的;從國君那裡得到優厚的賞賜而不施捨給百姓,實際上是聚斂財富,這是仁人所不應做的。從國君處得來,放在家中得罪於人,死了之後又不知轉到誰人之手,更不啻得個財奴,聰明人不會去乾啊!身上有穿的,口中有吃的,能免於饑寒,就不錯了。景公對他說,從前我們的先君齊桓公曾經給管仲重重的賞賜,管仲也沒有推辭便接受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推辭呢?晏子說,我聽說,聖人即使高明,考慮事情,也會有失策之處。普通人即使笨,所出主意中,也不是沒有可采之處。我想,這正是管仲的失誤,也是我的正確之點吧!所以我一再推辭而不肯接受啊!

【出典】: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於君,退而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例句】: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元·脫脫《宋史·許忻傳》:“欲采千慮一得之說,以廣聰明。”


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詞語分解

  • 千慮的解釋 .反覆思考。 唐 張九齡 《荊州作》詩之一:“千慮且猶失,萬緒何其紛。”.極言憂慮之多。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自在南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 一得的解釋 一點收穫。得,收穫、心得,名詞。《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慮,思考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清;劉開《問說》詳細解釋.一點可取之處;一點長處。《晏子春秋·雜

歷史典故推薦:踵足相接

同“踵趾相接”。明 張居正《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為交遊者,蓋不少矣。” 見“踵趾相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千慮一得歷史

相關歷史

千慮一得_千慮一得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