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顧行,行不顧言

歷史字典解釋

言語和行為不能互相照應。表示言行不符。《孟子.盡心下》:“何以是嘐(xiāo)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嘐嘐:言語浮誇。) 也單作【言不顧行】。郭沫若《前期法家的批商鞅》:“由這兒又可以看出,申子這個人是怎樣的言不顧行。”

詞語分解

  • 顧言的解釋 相傳《書·顧命》為 周成王 臨終之遺命,後亦以“顧言”指人臨終遺言。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楊君墓志銘》:“ 嘉祐 七年四月辛巳,卒於 河南 ,享年三十九。顧言曰:‘焚吾所為書,無留也。以柩從先人葬

歷史典故推薦:獲兔烹狗

源見“烹狗藏弓”。喻功成後拋棄立功之人。梁啓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苟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然篳路藍縷之功,在功論者,終不沒於天下。” 見“狡兔死,良狗烹”。梁啓超《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言不顧行,行不顧言歷史

相關歷史

言不顧行,行不顧言_言不顧行,行不顧言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