苶然沮喪

歷史字典解釋

偏正 苶然,疲憊的樣子。形容人意志消沉,十分頹廢。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苶然沮喪,若不勝衣也。”△貶義。多用於表示人在遭受沉重打擊或失敗後灰心失望,振作不起來的精神面貌。→委靡不振 心灰意懶

詞語分解

  • 苶然的解釋 .疲憊貌。 宋 王安石 《答呂吉甫書》:“然公以壯烈,方進為於聖世,而苶然衰疾,特待盡于山林,趣舍異事,則相呴以濕,不如相忘之愈也。” 章炳麟 《四惑論》:“以勞求福者,敦迫為之,猶必苶然疲役。”.
  • 沮喪的解釋 ∶灰心失望豈識向之夸慢,只足以成今之沮喪耶!;;《宋書;顏延之傳》 ∶失色貌觀者如山色沮喪。;;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詳細解釋.灰心失望;傷心失意。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豈識向

歷史典故推薦: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忠臣一定要到孝子的家門尋訪。 古時認為能對父母盡孝的人才能對國君盡忠。語出《後漢書.韋彪傳》:“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李賢註:“《孝經緯》之文也。”《宋書.文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苶然沮喪歷史

相關歷史

苶然沮喪_苶然沮喪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