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銅柱

馬援銅柱怎么寫好看

馬援銅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唐李賢注引《廣州記》:“援到交阯,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事又見《南史.夷貊上》。

東漢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將軍。他在交阯立二銅柱,作為漢朝南部國界的標誌。後因用為詠馬援功績之典。

唐.杜甫《渚將五首》其四:“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氣祲未全銷。”

又《送容州中丞赴鎮》:“莫教銅柱北,空說馬將軍。”李瀚《蒙求》:“伏波標柱,博望尋河。”

詞語分解

  • 馬援的解釋 馬援前-後 : 東漢大將。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光武帝時任隴西太守,率軍擊敗羌人。後被封為伏波將軍。曾以“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自誓,出征匈奴、烏桓。後以六十二歲高齡出征武陵“
  • 銅柱的解釋 .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

歷史典故推薦:置鉛

同“置鉛擊築”。清 吳兆騫《贈孔叟》詩:“擊衣不得心自哀,置鉛無成目空矐。”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馬援銅柱歷史

相關歷史

馬援銅柱_馬援銅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