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口牛後

雞口牛後怎么寫好看

雞口牛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作“寧為雞口,無為牛後”。雞口,雞進食處;牛後,牛排便處。意謂寧可為小國之君以保持自主,不願作大國附庸而受制於人。或作“寧為雞屍,無為牛從”。公元前333年,蘇秦說服燕、趙、楚、齊四國推行合縱政策之後,又到韓國,向韓昭宣傳合縱。他說,韓國地勢險要,幅員遼闊,兵力強盛,武器先進,而大王您又極其賢明。這樣好的條件,竟然向秦國稱臣,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再說,您如向秦稱臣,秦國一定要年年要求您割地於秦。如果答應要求,勢必把韓國的土地割讓淨盡;如果不給,則會前功盡棄而招致進攻。我聽民諺說,寧作進食之雞口,不作排糞之牛後。您現在西向稱臣於秦國,和牛後又有什麼區別呢?以大王之賢明,兼之以有韓國強大之軍隊,而有牛後之名,我都為此感到羞恥。一席話說得韓昭侯變了臉色,怒氣沖沖地振臂按劍,仰天長嘆說,即使我死了,也不能屈膝事秦。

【出典】:

戰國策·韓策》一《蘇秦為楚合縱說韓王》:“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例句】:

宋·羅願《爾雅翼·釋篇》:“寧為雞屍,無為牛從。屍,主也,一群之主,所以將眾者。從,從物者也,隨群而往,制不在我也。” 宋·師道《送馮翊朱令》:“三楚風流信有人,先聲今已徹鹹秦。寧為雞口官無小,欲試牛刀久要新。” 後漢·阮瑀《為曹公作書與權》:“昔秦說韓,羞以牛後。韓王按劍,作色而怒。”


見“雞屍牛從”。《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

詞語分解

  • 雞口的解釋 .雞喙。《史記·蘇秦列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異於牛後乎?” 張守節 正義:“雞口雖小,猶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也。”.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唐 陸
  • 牛後的解釋 牛的 * 。比喻處於從屬地位。《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鷄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以異於牛後乎?”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那能作牛後,更擬助洪基。

歷史典故推薦:釣鰲

《列子.湯問篇》載:古代渤海東面有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大山。山無根柢,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上帝怕仙山漂流到西極,“乃命禺疆(古傳說中北方神人)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雞口牛後歷史

相關歷史

雞口牛後_雞口牛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