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涇

采香涇怎么寫好看

采香涇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四部叢刊.大清一統志.蘇州府香山》:“《寰宇記》:‘在吳縣西南五十里,吳王遣美人采香於此,因名。故有采香涇。’《吳郡志》:‘香山胥口相連,旁有溪,名采香涇。’”

涇音(jìng),是水名。香山因美人采香於此而得名,采香涇因溪水位於香山而得名。後人多寫“涇”作“徑”,似誤。

宋.姜夔《慶宮春.紹興辛亥……各得五十餘韻》:“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

詞語分解

  • 采香涇的解釋 見“ 采香徑 ”。
  • 涇的字典解釋 涇 (涇) ī 〔涇河〕水名,發源於中國甘肅省,注入陝西省渭水。簡稱“涇”,如“涇渭分明”(涇河水清,渭河水濁,兩水在會合處清濁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涇)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

歷史典故推薦:資斧

《易.旅》:“旅於處,得其資斧。”王弼註:“斧所以斫除荊棘,以安其舍者也。”陸德明釋文:“子夏《傳》及眾家並作‘齊斧’。”齊,利。資斧本義為利斧。宋 程頤《易傳》解“得其資斧”為“得貨財之資,器用之材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采香涇歷史

相關歷史

采香涇_采香涇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