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之

歷史字典解釋

鳴鼓:擊鼓。 指大旗鼓地進行譴責或聲討。語出《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故鳴鼓而攻之,朱絲而脅之,為其不義也。”郭沫若《兒童文學之管見》:“但是聲可以亂雅,我們不能不鳴鼓而攻之。”


連動 鳴鼓,擊鼓。大張旗鼓地聲討,公開譴責。語出《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舊唐書·敬宗本紀》:“(王)播自掌鹽鐵,以正入錢進奉,以希寵固位,托稱羨餘,物議欲鳴鼓而攻之。”△用於對人的態度方面。→大舉進攻 ↔鳴金收兵 鳴金收軍。 也作“鳴鼓而攻”、“鳴鼓之攻”。

詞語分解

  • 鳴鼓的解釋 .即鼓。《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淮南子·氾論訓》:“撞大鐘,擊鳴鼓,奏《鹹池》,揚乾戚。”.擊鼓。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歷史典故推薦:懸壺

《後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肆,店鋪。壺,通瓠,這裡所懸的壺,即壺盧,或寫作葫蘆,是行醫賣藥的幌子。後因稱行醫賣藥為“懸弧”。元.張昱《拙逸詩》:“賣藥不二價,懸壺無姓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鳴鼓而攻之歷史

相關歷史

鳴鼓而攻之_鳴鼓而攻之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