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悱

憤悱怎么寫好看

憤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集註:“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後因以“憤悱”謂積思求解。唐 禹錫《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夫子之教日頹靡,而以非禮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憤悱也。”明 方孺《答金景文書》:“執事憤悱,旁求博討,卒未有得。”

詞語分解

  • 憤悱的解釋 .謂積思求解。語出《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朱熹 集註:“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禮之祀媚之,
  • 憤的字典解釋 憤 (憤) è 因不滿而忿怒或怨恨:氣憤。憤悱(鬱悶)。憤慨。憤怒。憤然。悲憤。激憤。憤恚。公憤。義憤填膺。憤世嫉俗。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悱的字典解釋 悱 ě 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地說出來:悱憤(憂思蓄積)。悱惻。不悱不發。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爨桐鳴

借指良材遭到摧殘而發出的不平之聲。唐顧非熊《冬日寄蔡先輩校書京》詩: “旅思風飄葉,歸心雁過城。唯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參見:○焦尾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憤悱歷史

相關歷史

憤悱_憤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