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

原作“以德為怨”意為對人施恩處理不好反而結怨。後指以恩德或好處施於與己有結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晉兩國戰於韓原,晉惠公戰敗被擒。十月,晉國以陰飴甥為使與秦簽訂和約。秦穆公問陰飴甥:“對於簽訂和約,貴國意見是否一致?陰飴甥答道:“不一致,晉國百姓深以國君被俘為恥,又為作戰犧牲的親人而悲痛。想擁立晉太子秦國繼續戰鬥。而朝廷大臣則愛惜被俘的國君,一定要報答秦國不殺被俘國君之恩,至死不變心。”秦穆公問:“晉國上下對晉惠公的命運是怎樣估計的?”陰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為秦國一定會殺掉他。大臣們認為,晉國已經認罪,秦國一定會釋放他。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無疑會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圖報答,也使懷有二心的人畏懼嚴刑而不敢反叛。畢兩功於一役,秦就可以稱霸諸侯。現在送晉君回國與否還不確定,既廢晉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來的德變成怨,秦國是不會這樣乾的。於是秦穆公放晉侯回國,秦晉兩國又恢復了友好關係。

【出典】:

《左傳·僖公十五年》:“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於王城。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仇,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宋·崔鶠《楊嗣復論》:“君子不念舊惡,以德報怨,而小人忘恩負義,至以怨報德。” 《毛澤東選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德報怨,協同張學良、楊虎成兩將軍,釋放蔣介石,希望蔣介石悔過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報怨恨。語出《論語·憲問》:“以德報怨,何如?”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共產黨~,協同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釋放蔣介石,希望蔣介石悔過自新,共同抗日。”△褒義。用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恩怨關係。→以直報怨澆瓜之義 澆瓜之惠 ↔以怨報德 恩將仇報 以德服人 以德報德。也作“德以報怨”。

以德報怨字典分解

成語以德報怨的解釋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報怨的解釋 [pay an old sore] 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

也學習下:以義斷恩【歷史典故】

用大義割斷私恩。謂秉公行事,不徇私情。《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好醜。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見“以義割恩”。《晉書·劉毅傳》:“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門外之事,~。”

以德報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