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劍拜仇

解劍拜仇怎么寫好看

解劍拜仇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文選》卷四十六任彥升(昉)《王文憲集序》唐.李善注引謝承《後漢書》曰:“許荊,字子張吳郡人。兄子世嘗報仇 * ,其仇操兵欲殺世,荊與相遇,乃解劍長跪曰:‘今願身代世死。’仇讎者曰:‘許中稱君為賢,何敢相侵!’遂解劍而去。”

許荊解劍拜謝侄兒許世的仇人,請求自代許世死。許荊賢德的聲名感動了仇者,於是亦解劍而去,仇恨遂解。後用為以義行感動仇者而解仇的典故。

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李善注引《漢書》曰:‘韓延壽為東郡太守,春,因行縣至高陵,人有昆弟相與訟田。延壽乃自悔責,閉閣不出,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終不敢復爭。延壽乃起聽事。’)。”


連動 解掉身上的寶劍,不與別人結仇。比喻不計較他人的仇怨,息事讓人。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褒義。多用於寫人不計仇怨方面。→以德報怨 ↔劍拔弩

詞語分解

  • 解劍的解釋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後以“解劍”為
  • 仇的解釋 仇 ó 深切的怨恨:仇敵。仇恨。仇視。疾惡如仇。同仇敵愾(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恩 仇 ú 古同“逑”,匹配。 姓。 恩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面壁

《五燈會元》卷一“東土祖師”:“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面壁”本是佛教用語,原指面對牆壁默坐靜修,後引申用指鑽研功夫,稱人造詣精深技藝純熟叫做“面壁功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解劍拜仇歷史

相關歷史

解劍拜仇_解劍拜仇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