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於天下

歷史字典解釋

孟子頌揚仁政之語,後則泛指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孟子認為,尊重和使用士人,發展工商,減免賦稅等五項是衡量一個國君是否實行“仁政”的五項標準。他說,如果能做到上述五點,那么,鄰國的老百姓便會對那裡的國君象父母一樣愛慕。假如別國要來進犯,也就好象帶他的兒女去攻打他們的父母一樣。從有人類以來,是沒有能夠成功的。這樣,在天下就沒有敵手。天下無敵的人,就是上天派到下界的使者。要是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

【出典】:

《孟子·公醜》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於天下。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例句】:

羅貫中《三國演義》64回:“(曹)操謂()松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操大怒。”


見“天下無敵”。

詞語分解

  • 無敵的解釋 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無敵將軍詳細解釋.沒有可與對抗的;沒有可與比擬的。《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明
  • 天下的解釋 ∶四海之內,全中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人世間,社會上天下誰人不

歷史典故推薦:沂水弦歌

源見“沂水舞雩”。謂知時遊樂。宋 蘇轍《送龔鼎臣諫議移守青州》詩之一:“沂水弦歌重曾點,菑川故舊識平津。” 偏正 沂水,水名,即山東沂河。孔子出生在沂水邊。比喻識時務,知進退,逍遙遊樂。語本《論語·先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無敵於天下歷史

相關歷史

無敵於天下_無敵於天下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