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

采菽怎么寫好看

采菽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詩.小雅.小宛》:“中有菽,庶民采之。”玄箋:“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後因以“采菽”比喻奪取政權。《新唐書.蘇源明傳》:“及史思明陷洛陽,有詔幸東京,將親征。源明因上疏極諫曰:‘……方今河洛驛騷,江湖叛換,《詩》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彼思明、楚元,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輕萬乘而速成之邪?’”

詞語分解

  • 采菽的解釋 .謂採摘豆葉。《詩·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喻奪取政權。語本《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新唐書·
  • 采的字典解釋 采 ǎ 摘取:採擷。採花。採摘。採制。 選取,蒐集,開發,利用:採訪(蒐集尋訪)。採納(接受意見)。採集。採伐。採購。採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菽的字典解釋 菽 ū 豆的總稱:菽水(泛指粗茶淡飯,用以指對父母的奉養,如“菽菽承歡”)。菽麥。菽粟。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飽學之士

學識豐富的人。《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台,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張天翼《新生》:“那位老先生也許是個飽學之士,一筆字也寫得挺好。” 偏正 學識豐富的人。朱蘇進、胡建新《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采菽歷史

相關歷史

采菽_采菽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