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山東泰安市南六十里大汶口村南。地處大、小二汶水會合處。1959年首次發現,進行發掘,考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後來考古學界即將大汶口遺址及與其相類同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省泰安市郊大汶口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南片在寧陽縣堡頭村西,北片在泰安市郊駕莊東。1959年首次發現,考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考古學界即將大汶口遺址及與其相類同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1974、1977、1978年,先後進行多次發掘。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以骨針磨製之精細為最。墓葬以仰臥伸直葬為主,有普遍隨葬獐牙的風習,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財富。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淮流域及山東、江浙沿海地區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地名推薦:平普樂重墺等處長官司

元置,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治所在今貴州福泉縣東北。後廢。 元置,治今貴州省福泉市東北。屬八番順元宣慰司。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汶口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大汶口遺址_大汶口遺址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