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屩易米

歷史字典解釋

太平廣記》卷二〇二《朱桃椎》:“朱桃椎,人也。澹泊無為,隱居不仕,披裘帶索,沈浮人間。……織芒屐,置之於路。見者皆曰:朱居士之屩也。為鬻取米。置之本處,桃椎至夕取之,終不見人。”

唐.蜀人朱桃椎,為避世隱居山中。用麻或草編織成鞋,放置道旁,任人用米等食物換取。朱在昏時來取,從不接觸世人。後因以喻隱遁避世之典。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九《僧清順新垂雲亭》:“空齋臥褐,芒屨每自梱。”

詞語分解

  • 芒屩的解釋 .即芒鞋。《晉書·劉惔傳》:“ 惔 少清遠,有標奇,與母 任氏 寓居 京口 ,家貧,織芒屩為養。”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履考》:“ 六朝 前率草為履,古稱芒屩,蓋賤者之服,大抵皆
  • 米的解釋 米 ǐ 穀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於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歷史典故推薦:男倡女隨

《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芒屩易米歷史

相關歷史

芒屩易米_芒屩易米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