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大言

口出大言怎么寫好看

口出大言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說大話,誇大口。《東周列國志》七回:“御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說岳全傳》七九回:“兀朮大怒道:‘小畜生!某家好意勸你,樂得兩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講,放馬來罷!’”


主謂 開口就說大話。形容狂妄自傲。《說岳全傳》79回:“某家好意勸你,樂得兩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馬來罷。”△貶義。多用來表現浮誇的行為作風。→誇誇其談 大其詞 ↔言必有據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大言的解釋 ∶有關大事的言論;重要言論 ∶誇大的言辭,大話每大言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詳細解釋.高聲地說。《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唐 韓愈 《虢州

歷史典故推薦: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

指對某些事情,只能揣摩領會它的意思,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語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其術可以心得,不可以言喻。”後多引作〔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清.劉大櫆《論文偶記》:“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口出大言歷史

相關歷史

口出大言_口出大言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