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口藏舌

閉口藏舌怎么寫好看

閉口藏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五代.馮道《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因以“閉口藏舌”謂不說話,免災禍。宋.樓鑰《跋徐神翁真跡》:“道成之後,閉口藏舌,何用管人間如許閒事。”元.庭信《折桂令.憶別》曲:“呆答孩閉口藏舌。”


並列 嘴巴緊閉,舌頭藏起來。形容說不出話慎言,不想說話。宋·普濟《五燈會元·南康軍雲居山了元佛印禪師》卷43:“問:‘達摩面壁意旨如何?’師曰:‘閉口深藏舌。’”△多用於慎言方面。

詞語分解

  • 閉口的解釋 閉住嘴不說話,不表態滿屋子人都閉口無言詳細解釋.沉默,緘默。《史記·張儀列傳》:“ 楚王 曰:‘願 陳子 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白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歷史典故推薦:飢則附人,飽便高揚

附:依附。揚:飛揚。形容某些人困窘時依附於人,得了志就遠走高飛。《晉書.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飢則附人,飽便高揚,遇風塵之會,必有陵霄之志。”(陵:乘,凌駕。) 也作 ① 【飢則為用,飽則揚去】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閉口藏舌歷史

相關歷史

閉口藏舌_閉口藏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