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待時而動

待時而動

謂等待時機到來才採取行動。《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三國志.魏書.張范傳》:“卓阻兵而無義,固不能久;不若擇所歸附,待時而動,然後可以如志。”明.張鳳翼《紅拂記.仗策渡江》:“幾回看劍,掃秋雲半生如夢;且渡江西去,朱門寄跡,待時而動。”亦作“觀機而動”。《南齊書.徐孝嗣沈文季傳論》:“王無外略,民困首領,觀機而動,斯議殆為空陳,惜矣!”亦作“待時而舉”。《東周列國志》六九回:“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將,待時而舉。”

待時而動字典分解

成語待時而動的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

待時的解釋 謂等待時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驍勇百萬,畜力待時,役不再舉,今日之謂也。”

不妨一看:待罪【歷史官職】

①供職之謙詞。官吏因怕失職獲罪,故稱。《漢書 ·石慶傳》: “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宋朝宰相、執政於奏章中常自謙言: “待罪政府”。②臣僚等候處分之謂。《漢書·匡衡傳》: “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③宋朝官員向朝廷上章自劾,亦稱“待罪”。

待時而動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