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餼退敵

牛餼退敵怎么寫好看

牛餼退敵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載: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舉兵首先襲擊鄭國,“及滑(春秋時姬姓小國,地在今河南滑縣境),人弦高將市(貿易,做買賣)於周,遇之,以乘韋(乘韋,四熟牛皮。乘代四,古代每乘車駕四匹馬;韋,熟牛皮)先(先奉送的輕禮物),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於敝邑,敢(怎敢不)犒從者。不腆(腆,富厚;不腆,當時的客套話,說物說地說人都可用不腆,表示謙遜抱歉的意思)敝邑,為從者之淹(淹,久留居之地),居則具一日之積(積,指日食所需之物),行則備一夕之。’且使遽(遽,驛車,古代傳遞公文和緊急信息的傳車,接力相傳,務求迅速,相當於後代的驛馬;遽又可釋為急、疾)告於鄭。”

此事亦見《淮南子.汜論訓》。

秦軍出兵襲擊鄭國,過周到達滑,鄭國還未發覺。鄭人弦高雖然是一個貿易貨商,但他機智勇敢,關懷和熱愛自己的國家。在販運中途,他看到秦軍將侵凌鄭國,就先以贈牛犒師的手,麻痹秦軍,耽擱時間,然後把軍事情報迅速送到鄭國,以加強戰備,抵抗秦軍。

後因以“牛餼退敵”常用為機智退敵,救國愛民的典故。

漢書.張衡傳》:“弦高以牛餼(音xì,活的牲畜,此指活牛)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

《文選》卷二一謝靈運《述祖德》詩:“弦高犒晉師,仲連卻秦軍。”這裡“晉師”應為“秦師”,古人為避免重複,常重文輕義,故改用“晉”。前句即用“牛餼退敵”的典故。


主謂 餼,古代用來祭祀或贈人的穀物或牛、羊等牲口。春秋時鄭國商人弦高,以牛犒勞秦師,而使秦退其襲鄭之軍,事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後漢書·張衡傳》:“弦高以牛餼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褒義。是讚揚商人愛國,以智退敵的典故。

詞語分解

  • 牛的解釋 牛 ú 哺乳動物,趾端有蹄,頭上長一對角,是反芻類動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試(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黃。牛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
  • 退敵的解釋 迫使敵軍後退。《國語·晉語一》:“救敗不暇,誰能退敵?” 漢 馬融 《長笛賦》:“ 蒯聵 能退敵, 不占 成節鄂。”《三國演義》第十一回:“今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

歷史典故推薦:厚祿高官

見“高官厚祿”。魯迅《集外集·選本》:“有些清朝人卻較為聰明,雖然辮髮胡服,~,他也一聲不響,只在倩人寫照的時候,在紙上改作斜領方巾,或芒鞋竹笠,聊過‘世說’式癮罷了。”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牛餼退敵歷史

相關歷史

牛餼退敵_牛餼退敵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