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怎么寫好看

逃之夭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後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為此跟著一個相識孤老,一溜煙也似逃之夭夭。”


述補 夭夭,形容草木茂盛,這裡無義。逃之夭夭,原作“ * ”,後以桃、逃為諧音,便借作逃跑的詼諧說法。指逃得無影無蹤。語本《詩經·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王雨彥《辛勤的播種者》:“我們的隊伍冒著初春的風寒,先到平海街教育廳,爬進已經關閉的大鐵門,發現道藩早已逃之夭夭。”△用於行為方面。→溜之大吉 ↔插翅難飛。 也作“ * ”。

詞語分解

  • 逃的解釋 逃 á 為躲避不利於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逃跑。逃敵。逃匿。逃遁。逃逸。 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逃避。逃難(刵 )。逃匯。逃稅。逃世(避世)。 遁追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夭夭的解釋 ∶絢麗茂盛的樣子 * ,灼灼其華。;;《詩;周南;桃夭》 ∶體貌安舒或容色和悅的樣子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詳細解釋.美盛貌。《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 唐 張南

歷史典故推薦:子罕辭寶

《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春秋時宋國正卿),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給玉匠看過),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逃之夭夭歷史

相關歷史

逃之夭夭_逃之夭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