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書取聊城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策.齊策六》:初,燕將攻下聊城後,有人在燕王面前對他進行讒毀。燕將懼誅,遂保聊城,不敢歸。齊將田單進攻聊城,士卒多死傷,而聊城不能下。後來,魯仲連給燕將寫了一封信,懇切地分析形勢,說利害,把信縛在箭上,射入聊城。燕將看了信,受到啟發。“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到讀(到讀,即倒韣,韣是弓袋,倒韣是表示無弓罷戰的意思)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史記.魯仲連列傳》亦載此事。

魯仲連繫箭之書,攻心為上,遂取聊城。後因用為詠不用廝殺,僅憑一紙書信,便克敵制勝的典故。

北周.庾信《燕歌行》:“願得魯連飛一箭,持寄思歸燕將書。”南朝.陳.徐陵《讓五兵尚書表》:“參聞秘計,弗解單于之兵(漢高祖邦被圍平城,用陳平計,遂使單于閼氏為解圍,見《漢書.陳平傳》);飛箭馳書,未動聊城之計。”唐.李白《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詩:“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詞語分解

  • 箭書的解釋 縛書信於箭,射之以通訊息。語出 唐 李白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詩:“我以一箭書,能取 聊城 功。”《宋史·雷有終傳》:“官軍圍城,每射箭招誘,及令 均 子弟至城下, 均 皆不之知。得箭書, 鍇 悉

歷史典故推薦:一飲三百杯

《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標註引《鄭玄別傳》:“袁紹辟玄,及去,餞之城東,欲玄必醉。會者三百餘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莫,度玄飲三百餘懷,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溫克,溫音ù,蘊藉自持以勝外物。漢代經學大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箭書取聊城歷史

相關歷史

箭書取聊城_箭書取聊城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