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綽(chuò)綽有餘

綽(chuò)綽有餘

又作“綽有餘裕”。原指態度從容,不慌不忙。後則泛指能力和財力寬裕有餘。齊國大夫蚳蛙為了向齊王提建議,便辭去地方行政職務而到齊國中央政府去擔任獄官。後來,在他幾次向齊王進諫而不被採納之後,他又聽從孟子的建議,辭職回家。這時,不少齊國人對孟子進行批評,理由是,孟子也多次向齊王進諫並未被採納,可是他自己卻仍然留在齊國。他的學生公都子把這些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說,我聽說過,有官職的人,當不能履行職責時就得辭職。有進言責任的人,他進言不被採納,也應辭職。我在齊國既未任職,又無建言之責,那我的出處進退,難道不是寬寬綽綽,有充分的自由嗎?

【出典】: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哉?’”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蔡邕傳》:“當其無事也,則舒紳緩佩,鳴玉以步,綽有餘裕。” 唐·李延壽《北史·魏收傳》:“(楊)情從容曰:‘我綽有餘暇,山立不動。’”

也學習下:綽爾羅斯南右翼首旗【歷史地名】

一稱綽爾羅斯南右翼頭旗。俗稱爾什克貝勒旗。清雍正三年 (1725) 設,屬綽爾羅斯部。在今青海共和縣東北、青海湖東南群科加拉、察汗城、日月山中間地帶。

綽(chuò)綽有餘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