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 (湧) 泉寺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東十五里鼓山半山腰。積水潭,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 王王審知填潭建寺,請名僧神晏國師主持,號國師館。其後,宋真宗賜額 “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 (1407)改稱寺。嘉靖二十一年 (1542) 毀於火。天啟七年(1627) 重建。現存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鼓樓、藏經殿、白雲堂、明月樓、回龍閣等,均為清及近代重建。寺前兩座千佛陶塔,建於北宋元豐五年 (1082)。以陶燒造的大型寶塔,為國內見,對研究宋代建築藝術有重要意義。

歷史地名推薦:永饒冶

西晉置,在今河南南陽市南。《晉書·孟觀傳》:“永饒冶令空桐機斬觀首,傳於洛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涌 (湧) 泉寺歷史

相關歷史

涌 (湧) 泉寺_涌 (湧) 泉寺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