崿嶺

歷史字典解釋

即鄂嶺坂。在今河南登封市東南三十里。《資治通鑑》: 唐乾元二年 (759),史思明陷州,逼東京洛陽。李光弼說東京不可,“守之則汜水、崿嶺、龍門皆應置兵”。


古山名。又作鄂嶺阪或鄂阪。在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分兵鎮滎陽、虎牢,使侍中爾朱世承鎮此。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陷鄭州,逼東京洛陽。李光弼謂若守東京,則此嶺及汜水、龍門皆應置兵。

詞語分解

  • 崿的字典解釋 崿 è 山崖:“石崿懸峭。” 險峻:“但見穹石崿峙。”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嶺的字典解釋 嶺 (嶺) ǐ 山,山脈:山嶺。分水嶺。嶺脊(山脊)。 特指中國大庾嶺等五嶺: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一帶。亦稱“嶺外”、“嶺表”)。 嶺 í 〔嶺嵤〕山深貌。亦作“嶺巆”。 筆畫數:; 部首

歷史地名推薦:龍峽

在今甘肅成縣南。《方輿紀要》捲成縣:龍峽“在縣南十里。峽南半山有洞,曰雷洞。宋紹興初,金人南侵,郭執中集鄉豪守此以拒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崿嶺歷史

相關歷史

崿嶺_崿嶺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