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老城鎮

老城鎮

(1)在遼寧省昌圖縣南部。面積112.7平方千米。人口4.5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2.1萬。清初稱古榆城,嘉慶十一年(1806年)置昌圖廳,始稱昌圖城。1955年設昌圖鎮,1958年設昌圖鎮公社。1961年析置亮中橋、萬安公社。1962年改老城公社,縣治遷出改稱老城。1964年析置老城鎮,1991年鄉鎮合併設鎮。亮中河經此。主產玉米、高粱等。有化工、機械、輕工、針織、印刷等廠。昌法公路經此。有許芝烈士紀念塔、明邊牆遺址。(2)在江西省定南縣西南部、南城河畔,南鄰廣東省。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1.7萬。鎮人民政府駐定老城,人口 1200。自明隆慶二年(1568年)置定南縣為縣治,稱定南城。1926年縣治遷歷市鎮後,遂稱老城,又稱定老城。1949年屬老城等鄉,1958年設老城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設老城鎮。主產稻、花生、甘薯、柑橘,並產竹木。有水電站、鎢礦及建材、農機等廠。為定南與廣東和平縣間傳統集市。京九鐵路、安老、大老公路經此。古蹟有明古城牆、城門樓、古塔、文昌閣等。(3)在山東省肥城市北部。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8萬。鎮人民政府駐河東村,人口 1000。由於老城是歷代縣政權機構駐地,肥城縣政府遷駐新城後,為紀念老城舊址,故名。1949年設城關區和第一區,1950年撤城關區合併為第一區。1957年撤區並鄉,分別劃歸城關鎮、潮泉鄉。1958年秋鎮、鄉合併成城關公社。1980年縣人民政府駐地遷新城,將城關公社改稱為老城公社。1984年改為老城區,1985年撤區建鎮。產小麥、玉米、甘薯等。中藥材瓜簍有名。煤炭資源豐富。有農機修造、鋼窗、水泥、磷肥、陶瓷、釀造、農副產品加工、服裝等廠。泰肥鐵路和長肥、泰平、濟兗、泰臨公路經此。古蹟有北壇遺址、老城河東遺址、古長城遺址、老城遺址、文廟遺址等。(4)在山東省武城縣西南部、衛運河東畔。面積56.5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1.3萬。北宋大觀年間為武城縣治。1973年遷武城鎮。原武城縣人民政府駐地,故名。1949年該鎮屬河北省衡水專區武城縣第一區,1955年歸聊城專區夏津縣武城鎮,1961年劃歸德州專區武城縣城關公社。1984年設老城鎮。產小麥、玉米、棉花、西瓜、蘋果、梨等。縣織布廠、軸承廠、地毯廠、農機廠等駐此,有五金工具廠。德武、臨武、武夏公路經此。辛亥革命時期大都督王金銘烈士即本鎮東屯村人。(5)在河南省長葛中部。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 8270。秦至東魏為長社縣治。隋開皇六年(586年)始為長葛縣治。1950年置城關區,1958年改公社。1960年縣人民政府遷至和尚橋。1971年改老城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置鎮。產小麥、玉米、大豆、甘薯、菸葉、花生等。有機械、毛紡絨、服裝、皮件等廠。京珠高速公路、長南公路經此。古蹟有敬史君碑、古社柏、泰山廟大殿、文廟、文昌閣、奎星樓、鍾繇台、洗硯池、子產台等。(6)在河南省沈丘縣南部。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6.6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 8860。原名乳香台,明弘治十年(1497年)為沈丘縣治。1950年縣人民政府遷至槐店,此地稱老城鎮。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等。有釀酒廠。鎮內有古柏兩株,形態奇異,名龍鳳柏。商臨公路經此。(7)在河南省淅川縣中部、丹江口水庫北岸。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 2520。原為淅川縣治所,因屬丹江口水庫淹沒區,1960年縣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遷往上集(今淅川縣城),大部分居民就近遷至城關公社秧田村(今老城鎮駐地)。1982年改城關公社為老城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鎮。產小麥、玉米、甘薯、芝麻、綠豆等。有絲毯、汽車配件、機械、建材等廠。有公路北接鄧西公路。名勝古蹟有丹朱墓、漢墓群、下龔灣遺址、岵山古戰場。(8)在湖北省松滋市北部、松滋河西岸。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 3500。原名松滋城,歷史悠久,自南宋至1943年,一直為松滋縣治,故名老城。建國初為松滋縣第四區。1955年為老城區,1958年為松北公社,1961年復區。1975年置老城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改置老城鎮。盛產棉花、鮮魚。有農具修理、五金、染織、糧棉加工等廠。為新老公路終點。古蹟有上明故城、西門河遺址、鐵石溪遺址、雲聯寶塔等。(9)在海南省澄邁縣東北部。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老城,人口310。隋大業六年(610年)設縣治於此。因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治由此遷往金江鎮,故名。1958年設老城公社,1983年改石灘區,1986年設鎮。2002年馬村、白蓮二鎮併入。主產稻、甘蔗、花生,兼漁業。有製糖、水產品加工等廠。是澄邁縣東北部沿海農產品和漁產品集散地。有公路通海口和西線高速公路。古蹟有大成殿。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著名詩人蘇軾經此並遺有詩篇。(10)在甘肅省合水縣西部。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 7330。鎮人民政府駐東關村,人口 1500。以舊縣城得名。唐初築城置蟠交縣,後改合水縣。1949年縣治遷西華池鎮。1957年設城關鄉,1958年改東風公社,1961年更名城關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改置老城鎮。盛產中藥材、木耳、白瓜子。有集市貿易。宜蘭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白家溝、華嚴寺仰韶、寺窪文化遺址。

老城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看看:老油子【歷史典故】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看他也不象習於行旅,相當難纏的‘老油子’,因而答應容留。”

老城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