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山

支硎山怎么寫好看

支硎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報恩山、觀音山。在今江蘇吳縣西。《寰宇記》卷91蘇州吳縣:支硎“晉高士支道林遁跡,遊憩其上,故有此名”。明洪武《蘇州府志》卷2:“平石為硎, 山有平石,故因支遁以支硎為號。”山中有放鶴亭、白馬澗等遺蹟。

詞語分解

  • 支硎的解釋 山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又名 報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頭。山有平石,故名。 晉 高僧 支遁 隱居於此,因以 支硎 為號,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諸山》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趙伊鎮

清置,屬永濟縣。即今山西永濟市。年永濟縣移治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支硎山歷史

相關歷史

支硎山_支硎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