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宣慰司

歷史字典解釋

元代即有水西、水東土司之稱。明貴州宣慰司由安氏世襲宣慰使,轄地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故通稱水西宣慰司。安氏與水東宋氏同駐宣慰司城(今貴陽市)。轄地相當今黔西、大方、金沙、織金、納雍、六盤水等市縣。崇禎三年(1630年)削其水外(指鴨池河)地設定、所。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復稱水西宣慰司。康熙四年(1665年)裂其地置大定、黔西、平遠三府。二十二年又置水西宣慰司,旋絕嗣停襲。

詞語分解

  • 水西的解釋 .泛指水的西邊。 唐 劉長卿 《寄靈一山人初還雲門》詩:“竹徑通城下,松風隔水西。” 唐 趙嘏 《汾上宴別》詩:“一樽花下酒,殘日水西樹。”.古寺名。 唐 時勝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 宣慰司的解釋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軍民事務,分道掌管郡縣,為行省和郡縣間的承轉機關。 明 清 時不設於內地,而獨存於土司。參閱《文獻通考》卷六十、 瞿蛻園 《歷代職官簡釋》。

歷史地名推薦:景州

①唐貞元二年 置,治所在弓高縣今河北阜城縣東北。轄境相當今河北阜城、東光縣地。長慶元年 廢。二年復置,大和四年 又廢。景福元年 復置。五代梁移治東光縣 即今縣,後周顯德二年 廢。金初復置,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水西宣慰司歷史

相關歷史

水西宣慰司_水西宣慰司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