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口城

歷史字典解釋

又名湓城。相傳西漢高帝六年 (前201)灌嬰所築。即今江西九江市。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得名。《晉書· 地理志》 武昌: 柴桑 “有湓口關”。《資治通鑑》: 東晉鹹和三年 (328),“祖約遣祖渙、桓撫襲湓口”,即此。南朝曾為江州治所。隋開皇中置尋陽縣於此,後改名彭蠡縣,大業二年 (606) 改為湓城縣; 唐初又改潯陽縣。為沿江鎮要地。六朝時常駐重兵,為都城建康西部藩籬。


又稱湓城。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得名。相傳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嬰所築。東晉、南朝時曾為江州治。隋初置潯陽縣於此,旋改縣為彭蠡縣,大業二年(606年)改為湓城縣。唐初改名潯陽縣。地當水陸要衝,六朝時常有重兵駐守,為都城建康西面藩籬。

詞語分解

  • 湓口的解釋 古城名。以地當 湓水 入 長江 口而得名。 漢 初 灌嬰 始築此城。故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後改名 湓城 , 唐 初又改 潯陽 。為沿 江 鎮守要地。 唐 曹松 《九江送方乾歸鏡湖》詩:“客路
  • 城的字典解釋 城 é 圍繞都市的高牆:城牆。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內城牆,“郭”指外城牆)。城樓。城堞(城上的矮牆,亦稱“女兒牆”)。城垛。 都市:城市。城鎮。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處世的心機,如“胸

歷史地名推薦:鼎山鋪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鼎山鎮。《清史稿·周達武傳》: 同治元年 ,鎮壓白蓮教義軍“追奔至巴州鼎山鋪,擒 郭 刀刀,餘黨皆降”。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湓口城歷史

相關歷史

湓口城_湓口城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