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受降城

受降城

西漢太初元年 (前104) 建,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東陰山北。一說在烏拉特後旗北。為匈奴降者所居。《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左大都尉欲殺兒單于,遣人來告降漢,乃命因桿將軍公孫敖築受降城,次年,遣浞野侯趙破奴將二萬餘騎出朔方西北二千餘里,期至浚稽山接應,既而單于發覺左大都尉之謀,殺之,發兵擊趙破奴,破奴還師,“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方騎圍之……軍遂沒於匈奴。匈奴兒單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邊而去。其明年,單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漢書·匈奴傳》: 甘露三年(前51),呼韓邪單于降漢入朝,“自請願留居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漢遣軍送出雞鹿塞。

②唐景龍二年(708)張仁願於黃河以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用以防禦突厥的侵擾。中受降城在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敖陶窯村古城; 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縣南,黃河北大黑河東岸,西去中受降城三百里;西受降城在杭錦後旗北烏加河北岸,狼山口南,東去中受降城三百八十里。其後東西兩城均曾改築。

③在今廣西寧明縣東。《清一統志·太平府》:受降城“在今明江廳(治今明江鎮)北五里。明成化間,征交阯受降之所”。


(1)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為接受匈奴投降,漢武帝遣將軍公孫敖築。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東陰山北。(2)唐景龍二年(708年)朔方道總管張仁願於黃河之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突厥南寇之路。中受降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南;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縣南,黃河北大黑河東岸;西受降城在今烏拉特中旗西南烏加河北岸。其後東西兩城均曾改築。

受降城字典分解

受降城的解釋 城名。 漢 唐 築以接受敵人投降,故名。 漢 故城在今 內蒙古 烏拉特旗 北; 唐 築有三城,中城在 朔州 ,西城在 靈州 ,東城在 勝州 。《史記·匈奴列

受降的解釋 (1) [accept a surrender]∶接受敵方投降受降儀式(2) [surrender]∶投降快快下馬來受降

城國語字典 城 chéng 圍繞都市的高牆:城牆。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內城牆,“郭”指外城牆)。城樓。城堞(城上的矮牆,亦稱“女兒牆”)。城垛。 都市:城市。城鎮。城

順便了解:受祜【歷史典故】

《詩.小雅.信南山》:“曾孫壽考,受天之祜。”後因以“受祜”謂受福。《金史.樂志上》:“無疆維烈,天子受祜。”

受降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