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部

歷史字典解釋

明、清蒙古諸部之一。明成化間(1465—1487),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達延汗置為右翼三萬戶之一的鄂爾多斯萬戶,稱 “鄂爾多斯者,為汗御八白室之人” (傳成吉思汗死後於其地建陵,立白屋八間)。即以蒙古語Ordos (汗之宮帳) 為名,明譯阿爾禿斯或襖兒都司。正德四年 (1509),達延汗平定鄂爾多斯酋叛亂之後,封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為統領右翼三萬戶的濟農 (親王),駐鎮其地。巴爾斯博羅特長子袞必里克襲封濟農,領鄂爾多斯萬戶,乃盡封諸子於其境,形成多個小領主。其後濟農勢衰,受制於土默特部順義王,明末又被察哈爾林丹汗役屬。崇禎七年 (1634) 林丹汗敗亡後,鄂爾多斯濟農額璘臣及諸台吉部歸附後金,獲準仍駐牧故地。清順治六年 (1649) 分編鄂爾多斯部為六旗,曰左翼中旗 (又稱郡王旗)、左翼前旗 (又稱準格爾旗)、左翼後旗 (又稱達拉特旗)、右翼中旗 (又稱鄂托克旗)、右翼前旗 (又稱烏審旗)、右翼後旗 (又稱杭錦旗); 乾隆元年 (1736) 增置一旗,曰右翼前末旗 (又稱扎薩克旗)。七旗並屬伊克昭盟。1958年扎薩克旗與王旗合併為伊金霍洛旗。

歷史地名推薦:桃岩山

在今浙江永康市東三十六里。《方輿紀要》卷永康縣: 桃岩山 “山有洞,可容千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鄂爾多斯部歷史

相關歷史

鄂爾多斯部_鄂爾多斯部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