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七星山

七星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縣東南。《方輿紀要》卷96福寧州“太姥山”條:七星山“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嘉靖中,官軍嘗敗倭於此”。

②在今台灣省本島北端,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海拔1120米。清康熙間蔣毓英《台灣府志》卷2:七星山“此山脫落七頂,至第七峰山頂更高,上有石圓靜如星,故名曰七星山”。

③在今江西弋陽縣北。《寰宇記》卷107弋陽縣:七星山“在縣北三十里。相傳七星墜此, 因名”。

④在海南省文昌縣北。《輿地紀勝》卷124瓊州:七星山“在瓊山縣東文昌界海濱,狀如七星”。

⑤又名七星岩、棲霞洞、碧虛洞。在今廣西桂林市城區東三里普陀山西側。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棲霞洞在七星山。七星山者,七峰位置如北斗。又一小峰在旁, 曰輔星。石洞在山半腹。”明《徐霞客遊記》卷3七星岩:“洞口右岩,則曾公(曾布)之記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帥桂,搜奇置橋,始易名曾公岩,與棲霞蓋一洞潛通,兩門各擅耳。”

⑥在今四川宜賓市南二十里。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15引《方輿勝覽》:東山“南望七星山,七峰團秀,狀若連環,即南山也”。《清一統志·敘州府一》:七星山“在宜賓縣南十五里”。山上有明嘉靖年間建黑塔,高27米,塔頂早圯,今有七層。有蹬道盤旋而上。與舊州塔、登高山(東山)塔齊名,譽為三塔映戎州。

⑦在今貴州都勻市北七里。峰巒拱立,如七星。清康熙《貴州通志》卷6:“內有洞,頗清迥。梯石而下,如聞風雨聲。初甚紆暗,行數武便得平地,極寬。中有潭,風急濤駭,寒氣逼人。”

⑧在今貴州畢節市西南九十里。《清一統志·大定府》:七星山“《 (貴州)通志》: 山有七峰如星”。


(1)在廣東省西北部、西江與綏江之間。因有千米以上山峰七座,喻為北斗七星,故名。有巢頂山、大頂山、分界頂、黃茅頂、三寶頂等山峰。最高峰七星岩頂,在懷集、封開兩縣交界處,海拔1274米。為綏江、西江、賀江水系分水嶺。山上植被為馬尾松、杉等常綠闊葉林。礦產有鐵、金、硫黃等。東、中、南部山區,有公路橫越。(2)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市區東部。為七星公園主景。七峰並列,似北斗七星。《輿地紀勝》:七星山“七峰森列,上直雲漢,如斗杓焉,故名”。曾名彈丸山。宋人周刊《釋迦寺碑》載:“其山號‘彈丸’,盤踞南北數里,七峰巑岏,騫空摩天,狀如彈丸。布散連絡,總會其數,宛若天象,故土俗又號‘七星山’。”山北有靈劍溪(亦稱彈丸溪),南流匯小東江,自山西面流過。七星山由南、北兩山組成,北邊四峰如斗魁,稱普陀山;南邊三峰如斗柄,稱月牙山。普陀山西部四峰(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為北斗的斗魁。聞名中外的七星岩,曾名棲霞洞、仙跡洞、仙李岩、碧虛岩,在天璣峰下,桂林老八景“棲霞真境”即指此。普陀山麓又有曾公岩、元風洞、省春岩、留春岩、彈子岩。月牙山有三峰(玉衡、開陽、瑤光),為北斗的斗柄。月牙山南麓的龍隱岩、龍隱洞,唐代以來游者題刻甚多,古雲“摩崖殆遍,壁無完石”,其中重要的有《龍圖梅公瘴說》、《元祐黨籍碑》、《平蠻三將題名》等。龍隱岩口有桂海碑林陳列館。(3)即“九州石”。(4)見“雙遼火山群”。

七星山字典分解

七星的解釋 (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顆。《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孫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鳥之第四宿。”(2).指北斗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看一看:七色補官人【歷史知識】

又稱非泛補官人。宋代七種通過特殊途徑補授官職的人。一為宗室女婿曾得解者,二為皇室貴族女婿和捧香人,三為官員異姓緦麻以上親屬該享受恩澤者,四為陣亡人女婿,五為上書獻頌、文理可采的士人,六為隨從出使國外而補官者,七為吏人任職滿期該減磨勘年者。

七星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