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馮家鎮

馮家鎮

(1)在遼寧省彰武縣中北部。面積144.4平方千米。人口1.7萬。鎮人民政府駐馮家,人口 1600。1920年馮姓首居此地,得名馮家窩堡。1927年大鄭鐵路在此設馮家車站,鎮以此得名。1947年設第四區,1956年屬馮家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馮家鄉,1985年改鎮。主產玉米、高粱等。有矽砂、制磚等廠。大鄭鐵路、304國道經此。(2)在山東省乳山市東北部。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3.6萬。鎮人民政府駐馮家,人口 4670。明洪武年間馮姓遷此,即名馮家。1950年屬乳山縣第六區、第七區。1951年設馮家鄉。1955年分屬湯泉區、下初區。1956年建馮家區。1958年9月成立馮家公社,下初公社併入,同年12月乳山縣撤銷,屬煙臺市。1960年屬牟平縣,1962年復屬乳山縣。1962年原下初公社析出。1984年置馮家鎮。老清河匯入黃壘河流經。境南湯上村有歸仁湯溫泉,蠶繭產量居全市首位。礦產有花崗石、石灰石。有農具、工藝品、皮鞋、工藝美術、地毯等廠。桃威鐵路、309國道與牟浪公路經此。境東尼姑頂,古稱小崑嵛,有玉虛觀碑、玉陽洞天、聖水洞等名勝。(3)在山東省霑化縣西北部。面積254.0平方千米。人口5.5萬。鎮人民政府駐馮家村,人口 2850。明永樂年間馮姓建村,故名。該鎮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抗日根據地,解放後屬三區。1958年建北集公社。1963年屬李家區,1968年撤區並社。1984年改為馮家鄉,1996年建鎮。2001年李家鄉併入。秦口河、傅家河流經。主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有機修、窯、船泊修造等廠。通公路。古蹟有元代古墓群。在西堼村西北500米、秦口河西岸出土有戰國時期長矛頭、刀、刀柄、槍等器械。(4)在重慶市黔江區中部。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馮家壩,人口580。以馮姓聚居而得名。明為鎮夷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後更名正誼鄉。1958年建正誼公社。1983年復名正誼鄉。1985年撤鄉建馮家壩鎮。為縣南部糧油生產基地,以稻、玉米、小麥為主。有縣屬漁灘水電站。縣經濟、旅遊開發區。319國道經此。

馮家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也學習下:馮從吾【歷史人物】

【生卒】:1556—1627明陝西長安人,字仲好。馮友子。萬曆十七年進士。官御史,以上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因閣臣勸解得免。後被削籍。居家杜門謝客,鑽研理學。光宗立,起尚寶卿。天啟時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恭定。有《元儒考略》、《馮少墟集》。

馮家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