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區

仁和區怎么寫好看

仁和區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四川省攀枝花市南部。面積1720平方千米。人口19.5萬。轄2街道辦事處、5鎮、12鄉。區人民政府駐仁和鎮。1965年建市(時為渡口市,1987年改名攀枝花市)時設大河、大田金江玉泉四區,1973年並四區為郊區。1981年以區人民政府駐仁和鎮改今名。地處川西南山地,南與雲南省北部山地相接。金沙江西自雲南省入境,納左岸拉關河雅礱江,納右岸大河後南流出境。江河沿岸多階地及沖積平壩。有煤、白雲石、石灰石及黏土礦,尤以紅格地帶釩鈦磁鐵礦著名。農產有稻、小麥、玉米,盛產香蕉、木瓜、杧果、錦橙和番茄、辣椒、瓜等。有冶煉、軋鋼、化工、建材、食品等廠。成昆鐵路及渡口鐵路支線,石華與平大公路交會境內。有攀枝花蘇鐵自然保護區。

詞語分解

  • 仁和的解釋 仁愛溫和。《禮記·儒行》:“溫良者,仁之本也……歌樂者,仁之和也。”《魏書·游明根傳》:“ 明根 歷官內外五十餘年,處身以仁和。”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內子性仁和,聞之無難色。” 清
  • 區的字典解釋 區 (區) ū 分別:區分。區別。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澮河

《述異志》:“睢、渙二水,謂之澮水。”在安徽省北部和河南省東端。上游為兩源:一源東沙河,另一源包河。源於河南省商丘市廢黃河南堤。東南流經虞城縣,入安徽亳州市,在濉溪縣臨渙鎮兩水匯合,始稱澮河。在此上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仁和區歷史

相關歷史

仁和區_仁和區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