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梅嶺

梅嶺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六里,與衢州市接界。宋 《淳熙嚴州圖經》 卷首 《壽昌縣境圖》 上,壽昌縣南與龍游縣交界有梅嶺。《景定嚴州續志》 卷10壽昌縣: 梅峰 “在縣 (今壽昌鎮) 西南三十里”。《方輿紀要》 卷90壽昌縣: 梅嶺,“宋建都臨安時,此嶺最為要道,凡閩、蜀、江西、荊湖、二廣、雲南、八番、海外諸國來者,皆經其下,亦曰梅峰。元時尚為戍守處”。

②即今福建詔安縣東南濱海之梅嶺鎮。《方輿紀要》 卷99詔安縣 “漸山” 條下: “又有梅嶺,為戍守處。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敗 ‘賊’ 吳平於此。”

③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東南。嶺極高峻,上多梅,故名。 朱熹有 “去路霜威勁, 歸程雪意深。 玉梅踈半落,猶足慰幽尋” 的詩句。《史記·東越列傳》: 漢元鼎六年 (前111),“東越反,發兵入梅嶺,殺漢校尉”,即此。

④在今江西南昌市西灣里區,為西山最高峰。《史記·東越列傳》: 西漢元鼎五年 (前112),“樓船將軍楊僕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東越。上曰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嶺待命”。《索隱》:“豫章三十里有梅嶺,在洪崖山足,當古驛道。” 《輿地紀勝》 卷26隆興府: 梅嶺 “在西山極崇峻處。下有梅仙觀,今號陽靈觀,舊說梅仙棄南昌尉學道於此”。《方輿紀要》 卷84南昌府: 梅嶺 “以梅福得名”。

⑤在今江西寧都縣東北。《史記·東越列傳》:西漢元鼎五年 (前112),閩越反。六年,武帝將伐閩越,“命諸校屯豫章梅嶺待命”。《正義》 引 《括地誌》: “梅嶺在虔化縣東北百二十八里。” 《清一統志·寧都州》: 梅嶺 “在州東北。……古多梅樹,故名。今謂之修嶺”。

⑥即大庾嶺。在今江西大余、廣東南雄兩縣之間。《輿地紀勝》 卷36南安軍: 梅嶺 “大庾嶺上多梅,亦名梅嶺”。《方輿紀要》 卷83大庾嶺 “自九齡鑿開新路後,兩壁峭立,中途坦夷,上多植梅,因又名梅嶺。一雲,本漢初梅鋗將兵至此,故有梅嶺之名”。

⑦又名修嶺。在今江西廣昌縣西南六十里。《輿地紀勝》 卷35建昌軍: 梅嶺 “在廣昌。有梅嶺水出焉”。


(1)古山名。(1)即今江西、廣東兩省交界處的大庾嶺。《輿地紀勝》引劉嗣元《界康記》:“庾嶺多梅,亦曰梅嶺。”亦謂因梅銷居此得名。(2)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嶺極高峻,上多梅,故名。朱熹有“去路霜威勁,歸程雪意深。玉梅疏半落,猶足慰幽尋”詩句。《史記·東越列傳》: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東越反,發兵入梅嶺,殺漢校尉,即此。(3)在今江西省寧都縣東北。西漢初在豫章郡與東越界上。《史記·東越列傳》二元鼎五年(前112年),“令諸校屯豫章梅嶺待命”,以備東越。《方輿紀要》贛州府寧都縣:“在縣北六十里,又北六十里至廣昌縣,亦謂之修嶺,古多梅樹。”(2)今山名。又稱飛鴻山、台嶺。在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據傳西漢南昌尉梅福(字子真)曾棄官學道於此,梅嶺由此得名。崗巒起伏,逶迤數里,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嶺上有梅仙壇,又稱梅仙祠,現建有賓館。嶺下建有江西農業大學、方誌敏烈士墓。為旅遊避暑勝地,辟有國家森林公園。梅嶺—滕王閣風景名勝區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梅嶺字典分解

梅嶺的解釋 (1).山名。即 大庾嶺 。五嶺之一。在 江西 、 廣東 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嶧》詩之一:“短日行 梅嶺 ,寒山落 桂林 。”

梅的解釋 梅 méi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筆畫數:11;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嶺的解釋 嶺 (嶺) lǐng 山,山脈:山嶺。分水嶺。嶺脊(山脊)。 特指中國大庾嶺等五嶺: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一帶。亦稱“嶺外”、“嶺表”)。 嶺 líng

也學習下:梅翁【歷史典故】

源見“吳市隱”。指漢 梅福,用以稱美隱逸之士。宋 蘇轍《寄梅仙觀楊智遠道士》詩:“梅翁 漢朝南昌尉,手摩龍鱗言世事。”

梅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