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

東甌怎么寫好看

東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甌越,為越族的一支。《史記·東越列傳》:“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 曰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浙江溫州市),世俗號為東甌王。”後世遂以東甌為溫州或浙南地區的別稱。


(1)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封甌越族首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浙江溫州市),俗稱東甌王。漢武帝時,為閩越所攻,徙其族於江淮間。(2)今浙江省溫州市及浙南一帶的別稱。

詞語分解

  • 東甌的解釋 .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傳為 越王 勾踐 的後裔。分布在今 浙江省 南部 甌江 、 靈江 流域。其首領 搖 助 漢 滅 項羽 ,受封為 東海王 ,因都 東甌 今 浙江省 溫州市 ,俗稱 東甌王 。
  • 東的字典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甌的字典解釋 甌 (甌) ō 小盆。 杯:甌子。茶甌。酒甌。金甌(.金屬酒器;.喻國土完整,亦指國土,如“甌甌永固”)。 中國浙江省溫州市的別稱:甌繡。甌劇。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卜顏衛

明永樂四年置,屬奴兒乾都司。治所在今黑龍江木蘭縣城東十三里五站屯。後廢。 明永樂四年年置,治今黑龍江省木蘭縣白楊木河入松花江處。隸奴兒乾都司。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東甌歷史

相關歷史

東甌_東甌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