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黃浦江

黃浦江

在今上海市境內。舊誤傳為戰國時春申君黃歇所疏導,故別稱黃歇浦、春申江。黃浦之名始見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 (1158) 高子鳳 《南積善寺記》,《宋會要·食貨八之二九》 作黃浦塘。元至元年間稱黃浦港。《明史》 作大黃浦。本吳淞江支流。《明史·河渠志》: 永樂元年 (1403) 夏原吉言: “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江要道,今下流遏塞難浚。” 遂用葉宗行的建議,浚江通范家浜,導入黃浦以入海。此後黃浦江取代吳淞江而為太湖下游入海乾流,即今黃浦江。清以後通稱黃浦江。


長江下游支流。在上海市境內。舊稱黃浦;別稱黃歇浦(簡稱歇浦)、春申江(簡稱申江)。相傳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疏浚而得名。源出太湖,東流穿澱山湖為攔路港,匯園泄涇及大泖港後稱黃浦江。到閔行以東折向北流,在市區外白渡橋納吳淞江(蘇州河),到吳淞口入長江。自澱山湖以下長113.4千米,米市渡附近多年平均流量為316米3/秒,江面平均寬300~500米。為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道及航道。下游江闊水深,可航巨輪。1976年在松江區得勝港附近建有黃浦江大橋,以後又先後建成南浦、楊浦、徐浦及奉浦大橋。世界著名的上海港區即分布在城區的黃浦江兩岸。黃浦之名,始見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高子鳳《南積善寺記》,《宋會要·食貨八之二九》作黃浦塘,元至元年間,稱為黃浦港(《同治上海縣誌札記》卷一引至元間江浙委檢校官王艮言)。《明史·河渠志》稱為大黃浦,清代以後,又名黃浦江。明永樂元年(1403),吳淞江下游淤塞嚴重,太湖流域水患加劇,戶部尚書夏原吉主持開浚范家浜,即今蘇州河口以下的黃浦江,上接黃浦,通引太湖、淀泖之水入海。范家浜初開時闊僅三十丈,以後由於潮水沖刷和不斷疏浚,拓展至二里許,成為通海深水大河,即今黃浦江,為上海地區溝通國內外海上貿易的主要海港。

黃浦江字典分解

黃浦江的解釋 長江下游支流。流貫上海市境內。主源出自澱山湖。在市區接納支流吳淞江(蘇州河)後,到吳淞口注入長江。長1134千米。太湖流域主要排水通道。內河航線連線江蘇、浙

黃浦的解釋 (1).水名。 上海市 境內 黃浦江 的舊稱。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受 三泖 諸水,東流經 松江 、 金山 諸縣,至 上海市 東北,合 吳淞江 入海。相傳

江國語字典 江 jiāng 大河的通稱:江山。江河。江天。江乾(g乶 )(江邊)。江心補漏(喻錯過時機,補救已遲)。 特指中國長江:江防。江漢。江淮。江左(古代指長江下游南

也學習下:黃卜峒【歷史地名】

在今湖南新寧縣西南。《清一統志 ·寶慶府二》 載: 麻林峒、深沖峒、羅繞峒、黃卜峒、桃盆峒、茶沖峒、圳源洞、大絹峒等 “八峒皆瑤峒,以熟瑤為峒長,約束諸瑤”。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天地會首領瑤民雷再浩組織八峒漢瑤貪苦農民在黃卜峒起義。

黃浦江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