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青陽鎮

青陽鎮

①北宋置,屬合肥縣。在今安徽肥東縣南四十五里青陽山附近。清設巡司於此。

②北宋置,屬臨淮縣。即今江蘇泗洪縣。元置青陽站。1949年置泗洪縣於此。


(1)古鎮名。(1)即今江蘇省泗洪縣。北宋屬臨淮縣。(2)宋置,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南。清置巡檢司於此。(2)今鎮名。(1)在江蘇省江陰市南部、錫澄運河兩岸。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7萬。鎮人民政府駐青陽,人口1.5萬。原名青暘鎮,傳因宋許青暘在此修煉而得名,後改“暘”為“陽”。1949年為青暘鎮,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置青暘鎮,1965年改今名。1983年青陽公社併入,2001年桐岐鎮併入。產稻、小麥、油菜籽等。有紡織、化工、橡膠、塑膠、電子、印刷等廠。新長鐵路、錫澄高速公路經此。古蹟有悟空村三國吳將凌統墓。(2)在江蘇省泗洪縣中西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04.2平方千米。人口14.5萬。鎮人民政府駐青陽,人口13.8萬。《泗虹合志》載:“青陽,古國名少昊。青陽氏封支子於此。”金置青陽鎮。1949年設青陽鎮,為泗洪縣治。1958年改公社,1962年復置鎮。產小麥、稻、花生、油菜籽、大豆等。有釀酒、食品、化工、紡織等廠。特產空心掛麵。寧徐、洋青等公路經此。汴河、濉河均通航。古蹟有隋麻胡城遺址。紀念地有縣烈士陵園。(3)別名五店市。在福建省晉江市北部。市人民政府駐地。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9.3萬。鎮人民政府駐青陽,人口5.5萬。地處青梅山之南,故名。1949年設青陽鄉。1951年為晉江縣駐地。1956年置青陽鎮,1958年改公社,1980年復置鎮。1985年青陽鄉劃歸鎮屬。1992年起為晉江市駐地。礦產有高嶺土。有服裝、鞋帽、食品、罐頭、蜜餞、汽配、化工、皮革、製糖等廠。青陽“源和堂”蜜餞久負盛名。圍禾公路經此。古蹟有石鼓廟、明書法家張瑞國讀書處白毫庵及忠孝第等。(4)在山東省鄒平縣西南部。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3.3萬。鎮人民政府駐青陽店,人口 5520。古為通登萊青官道之重鎮,明代設兵驛有遞鋪,故名。1949年前後建制屬鄒平縣,先後更名為第二區、醴泉區、石樊區。1956年撤區並鄉改並為青陽鄉和耿劉鄉。1958年改稱青陽公社。1966年青陽、明家集合併為明家集區。1968年撤區設青陽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產糧食、棉花、蔬菜、蘋果、柿子、山楂、板栗。畜牧業以養羊、養牛、養蜂為主。有建材石料加工、果酒飲料加工、廢舊鋼鐵回收加工和廢舊橡膠購銷加工以及商業布匹經銷、交通運輸、飲食服務、勞務輸出等業。濟青高速公路、章索公路經此。有醴泉寺、化莊遺址古蹟。

青陽鎮字典分解

青陽的解釋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看看:青冢埋魂【歷史典故】

源見“昭君出塞”。青冢,指王昭君墓,傳說當地多白草而此冢獨青,故名。謂遠死於他鄉。宋 歐陽修《唐崇微公主手痕》詩:“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蹟為誰留?”

青陽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