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來鎮

悅來鎮怎么寫好看

悅來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悅來嶺。即今黑龍江省樺川縣。1912年樺川縣移治於此。


(1)在黑龍江省樺川縣中北部、北瀕松花江。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5.8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人口2.6萬。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稱悅來鎮。宣統二年(1910年)始為樺川縣治。1941年改悅來村,1945年改悅來區,1946年改第六區。1956年設悅來鄉,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鎮。主產稻,兼產蔬菜。有建材、釀酒等廠。221國道經此,松花江 * 頭。(2)在江蘇省海門市東部偏南、靈甸河兩岸。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5.7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人口8000。清鹹豐年間楊悅來在此開店後漸興,故名。1957年合併鳳陽、新民、好北、新賢諸鄉置為悅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6年置鎮。2000年六匡鎮併入。產稻、小麥、玉米、棉花、豆類、油菜籽、蠶繭等。有冶金、化工、機械、建材、輕工、皮革等廠。常聚、包臨公路經此。(3)在江蘇省沭陽縣西部。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4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圩,人口1500。清末,葉姓在此聚眾築圩,取“近者悅,遠者來”之意命名。1949年設悅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2000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稻、棉花、油菜籽等。有冷凍、服裝、機械、建材、黃沙等企業。宿沭灌公路經此。(4)在重慶市渝北區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場,人口3940。清中期此地有一小客站,因待客熱情,岳池、廣安、合川等地赴渝旅客常來此休息,以“近者悅,遠者來”之意得名悅來場。1935年建悅來鎮,1939年為悅來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2000年建鎮。產稻、玉米、小麥、薯等。有悅兩、悅翠公路在此交會。(5)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面積170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場,人口4340。引《論語》:“近者說(悅),遠者來”得名。元末明初在此建古廟三座,後建街房於小山脊上,逐漸擴大成場。後屬石柱第三區管轄。1950年底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2001年建鎮。產稻、玉米、小麥等。特產有連、兔毛。石西公路經此,北至漁池鎮接川漢公路。(6)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西部。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人口3320。取“近者悅,遠者來”句命名。1958年置悅來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置鎮。1992年馬壩鄉併入。產油菜籽、蠶繭、柑橘、黃麻、菸葉、油桐等。有糧食加工、建築、農機等企業。唐建場。集市以竹蓆、耕牛交易為主。川鄂公路經此。清嘉慶四年(1799年)白蓮教義軍首天祿殉難於此。(7)在四川省大邑縣中部。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人口1800。明末名約來場,清康熙年間雅稱為今名,又名灌口場。1954年設灌口鎮,1958年併入鶴鳴公社,1962年劃歸灌口公社,1963年析出復置鎮。1981年更今名。1985年灌口鄉併入,1992年鶴鳴、丹鳳二鄉併入。為縣糧、油、果、桑、林、牧生產基地。有農機、印刷、釀酒、採煤、建築等業。大都公路經此。鶴鳴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現為中國科學院計量分院駐地。(8)在四川省中江縣中部偏東。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悅來,人口2650。曾名月耳井,清鹹豐年間建場,以“近悅遠來”之意更今名。1949年為悅來鄉,1958年為悅來公社,1984年復為悅來鄉。1996年璧山鄉併入置鎮。產生豬、蠶繭、大麥等。有糧油、煉鐵、釀酒等廠。所產竹扇、竹蓆著名。有公路通唐巴公路。

詞語分解

  • 悅來的解釋 見“ 悅近來遠 ”。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馬三家鎮

在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西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馬三家子,人口 。因馬、劉、於三姓居此而得名。年設馬三家鄉,年改公社,年復鄉,年置鎮。蒲河經此。主產稻。有水泵、化工、水暖、造紙、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悅來鎮歷史

相關歷史

悅來鎮_悅來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