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興隆寺

興隆寺

又稱南大廟。在今黑龍江寧安市西南渤海鎮之西南。舊址為唐渤海國時期寺廟,渤海政權滅亡後,寺毀,但大石佛猶存,故稱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稱為興隆寺。鹹豐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規模宏敞。今存馬殿、關帝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等五殿。三聖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矗立著渤海時期的佛教建築石燈幢。殿前有重修興隆寺碑記和渤海時期大型佛教石刻。


又稱南大廟。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西南。建於清康熙初年,是一組清代寺院建築。舊址為渤海時期寺廟,渤海政權滅亡後,寺毀剎滅,但大石佛等猶存,故又稱石佛寺。據《寧安縣誌》記載:“興隆寺原有三重佛殿,道光二十八年大火焚毀部分殿宇,鹹豐五年開始重建,鹹豐十一年建成。”今存馬殿、關帝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等五殿。原有禪堂、配殿和鐘鼓二樓,今皆不存。大雄寶殿是九脊廡殿式建築,木構斗栱結構,前後三斗四栱七鋪作,左右三斗四栱五鋪作,四角是三面轉角檐。是黑龍江地區僅有的清初木構斗栱建築。五重殿經修繕彩繪,保持原貌,現已闢為歷史文物展覽室。三聖殿內有“琢而小之”的渤海大石佛,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獅。三聖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矗立著有名的渤海時期佛教建築石燈幢(石燈塔)。殿前有重修興隆寺碑記和渤海時期大型佛教石刻。馬殿右前方尚有遷來的清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父雖哈納的墓碑。

興 隆 寺

興隆寺字典分解

興隆的解釋 [prosperous;brisk;flourishing;thriving] 興旺昌盛先漢所以興隆。—— 諸葛亮《出師表》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

不妨一看:興農鎮【歷史地名】

①即新農鎮。今天津市東南小站鎮。清光緒初,李鴻章命淮軍於此屯墾置鎮,後為袁世凱陸軍營地。②即今黑龍江綏稜縣治。舊屬綏化縣,民國時有縣佐駐此。1941年綏稜縣遷治於此。 (1)在黑龍江省雞東縣西北部。面積796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興農村,人口 3060。1946年設興農區,1950年改第十一區。1956年復興農區,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鄉,1995年改鎮。主產玉米、小麥、大豆等

興隆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