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①亦名浣花草堂。在今四川成都市區西郊浣花溪畔。為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故居。唐乾元三年(760)詩人在此蓋草舍居住,即詩中所云“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北宋元豐間,在舊址建祠宇,近梵安寺,成為成都著名的遊覽勝地。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8:“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宴於杜子美草堂滄浪亭。傾城皆出,錦繡夾道, 自開歲宴遊至是而止,故盛於他時。”明弘治與清嘉慶年間兩次修建,形成今日之格局,占地24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工部祠等。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十五里。唐杜甫寓夔州時之故居。即東屯。杜甫有《自瀼西荊扉且居東屯茅屋》等詩。明正德《夔州府志》卷3:杜甫宅“在府東北。即古之東屯,今草堂也。王十朋有詩”。

③又稱杜公祠。在今甘肅成縣東南八里鳳凰山下飛龍峽口右側。《元一統志》:杜甫宅“在飛龍峽東”。唐乾元二年(759)杜甫自秦州到同谷(今成縣),在飛龍峽口“修茅茨容身”。即此。草堂重建於北宋,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重修。現存為清代建築。


別稱浣花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為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原宅中唐後已不復存。北宋元豐年間,知府呂大防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兩次修建,奠定了今日草堂規模。主要建築自前至後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詩史堂兩側為陳列室,環以迴廊與大廨相連,布局緊湊。園林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梅園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橋交錯庭中。現已建成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 甫 草 堂

杜甫草堂字典分解

成語杜甫草堂的解釋 ◎ [Du Fu's thatched cottage] 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溪畔,內有杜甫石刻像、工部祠、詩史堂等,1954 年建立杜甫草堂紀念館|||  又稱浣花草堂。為

杜甫的解釋 [Du Fu] (712—770) 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被公認為唐代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著

草堂的解釋 [thatched cottage]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不妨一看:杜少【歷史知識】

西漢人。武帝天漢年間,與段中領導農民起義,活動於楚地。參見“段中”。

杜甫草堂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