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蘭泰鹽池

歷史字典解釋

即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北吉蘭泰鹽池。《清一統志·寧夏府》:鹽池“有吉蘭泰鹽池”。清穆《蒙古遊牧記》卷11:“定遠城北有鹽池,所謂吉蘭泰池也。”周百餘里,鹽極豐富,池畔凝鹽, 自二尺至六尺,遠望之白如積雪,易於採取。因其鹽質潔白良美,號曰吉鹽。鹽池之利,歸於阿拉善親王。嘉慶十一年(1806)阿拉善親王獻鹽池於朝廷,年賞銀八千兩作為補償。次年,置吉蘭泰鹽池守備一員,駐磴口。十七年(1812),以吉池還阿拉善親王,罷賞銀。


又稱唐溫地、陶力諾爾。吉蘭泰,系蒙古語,意為“六十”,傳有六十戶人家居此而得名。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中部。為中、新生代形成的斷陷湖盆。湖面海拔 1023 米,面積120平方千米。20世紀60年代以前水深0.2吉蘭泰鹽池0.4米,現大部湖面已被流沙覆蓋,滷水湖已移至湖的東北部。呈橢圓形,南北長9.7千米,平均寬3.8千米,面積37.2平方千米。是中國著名的鹽湖,盛產食鹽、芒硝和石膏,鹽質純正,俗稱“吉鹽”。

詞語分解

歷史地名推薦:重曼

又作沙馬岐頭、沙馬頭沃、沙馬磯頭。重曼即是沙馬的異寫,為歷代南海航行的重要標識之一。即今台灣省屏東縣南端貓鼻頭。《島夷志略》琉球指今台灣省:“山曰翠麓,曰重曼。”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吉蘭泰鹽池歷史

相關歷史

吉蘭泰鹽池_吉蘭泰鹽池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