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在中國北部、蒙古高原東南部,北鄰蒙古國和俄羅斯。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人口2349.6萬,有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錫伯、朝鮮等民族。轄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呼倫貝爾、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巴彥淖爾9地級市及錫林郭勒、阿拉善、興安3盟和21市轄區、11縣級市、17縣、49旗和3自治旗。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呼和浩特市。蒙古原為部族名,始見於《魏書》,作“失韋”;隋、唐時作“室韋”。唐代後期,室韋—達怛人進入大漠南北。兩《唐書》所載室韋諸部中,有一部稱為“蒙兀室韋”,是始見於著錄的蒙古名稱。遼、金、宋時代,又有萌古、朦骨、盲骨子、萌古斯、蒙古里、蒙古等異譯。13世紀初,蒙古部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後凡與蒙古部同一語系的民族,統稱蒙古。明初推翻元朝政權後,稱退居於塞北的蒙古族為韃靼或瓦剌,蒙古人仍自稱蒙古。清朝蒙古各部編成盟、旗,統屬於中央理藩院,並由各駐防將軍、都統和大臣分別監督或管轄。其時有內、外蒙古之稱。內蒙古是指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和歸化城土默特二旗,有時不包括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八旗自成一區;呼倫貝爾隸屬於黑龍江;套西二旗有時列入外蒙古,有時自為一區;都不在內蒙古範圍之內。清末以後,內蒙古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地區。戰國趙於今大青山以南、土默特右旗以東、卓資縣以西地區建立雲中郡。秦朝在今內蒙古南段,分屬於九原、雲中、上郡、雁門、代郡、上谷等郡。西漢分劃成朔方五原、雲中、定襄、上郡、西河、雁門、代郡、上谷、右北平等十郡。其中有六郡的治所設在內蒙古:朔方郡治朔方縣,在今杭錦旗北;五原郡治九原縣,在今包頭市西北;雲中郡治雲中縣,在今托克托縣東北;定襄郡治成樂縣,在今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西河郡治平定縣,在今準格爾旗西南;右北平郡治平剛縣,在今寧城縣西南古城。公元3世紀中,拓跋鮮卑南下,拓跋力微遷居盛樂,即今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公元4世紀初,拓跋猗盧築城,以為北都。後來什翼犍即王位,建立代國,仍都盛樂。隋代在今陰山以南,伊克昭盟和呼和浩特市設定定襄、榆林、五原三郡。唐朝於漠南設定單于都護府,治雲中故城(今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又於鄂爾多斯設定勝州、夏州、豐州、宥州。遼的政治中心上京(今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古城)和中京(今寧城縣西大明城),內蒙古分屬於上京道、中京道和西京道,西部鄂爾多斯、阿拉善地區歸屬西夏。金朝分屬於北京路、臨潢府路和西京路。元分屬於中書省和遼陽、陝西、甘肅等行省,置應昌、全寧、德寧、淨州、集寧、大寧、上都、亦集乃、兀剌海等路和沙井總管府。明洪武時期,置東勝、宮山、宣德、雲川、鎮虜、玉林等衛,屬山西行都司;置大寧、新城、全寧、開平等衛,屬大寧都司;置朵顏、堅河、木塔里山等衛,屬大寧都司。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至清乾隆元年(1736年)先後置札薩克四十九旗、察哈爾八旗、歸化城土默特二旗。四十九旗分屬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六盟。康熙三十年(1691年)設布特哈總管,雍正十年(1732年)設呼倫貝爾總管,屬黑龍江將軍轄區。雍正以後隨著漢族移民的增多,增設道、府、廳、縣,直屬內地省。1914年置熱河、察哈爾、綏遠特別行政區。1915年又增置呼倫貝爾特別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不隸屬三特別行政區的哲里木盟科爾沁六旗屬奉天省,扎齎特旗屬黑龍江省,阿拉善旗屬甘肅省。1928年改三特別行政區為省,廢呼倫貝爾特別行政區,劃入黑龍江省。1931年在內蒙古東部置興安東、南、北三分省,治扎蘭屯、王爺廟街(今烏蘭浩特市)、海拉爾,屬偽滿洲國興安局。1932年興安局改為興安總署,1933年增設興安西分省,治開魯。1934年將分省改為省。1943年置興安總省。內蒙古西部屬偽蒙疆政府。1946年廢興安總省,成立興安省政府,西部區屬蒙綏政府。1947年內蒙古地區解放,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治王爺廟街,內蒙古才正式成為政區名。1949年將熱河省昭烏達盟、遼北省哲里木盟劃入。1950年自治區首府遷駐張家口市,1952年遷駐歸綏市。同年將察哈爾省多倫、寶昌、化德三縣劃入。1954年撤銷綏遠省,所轄區域歸自治區,歸綏市復名呼和浩特市。1956年將熱河省敖漢、翁牛特、喀喇沁三旗和赤峰、寧城、烏丹三縣劃入。同年,甘肅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額濟納蒙古族自治州劃入,並置巴彥淖爾盟。1969年析哲里木盟及呼倫貝爾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劃入吉林省,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呼倫貝爾盟劃入黑龍江省,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入甘肅省,阿拉善左旗劃入寧夏回族自治區。1979年將哲里木、昭烏達、呼倫貝爾三盟和阿拉善左、右二旗、額濟納旗復歸內蒙古自治區。1980年置阿拉善盟、興安盟。1983年撤銷昭烏達盟,所轄區域劃歸赤峰市。1999年哲里木盟撤銷,改設通遼市。2001年伊克昭盟和呼倫貝爾盟撤銷,改設鄂爾多斯市和呼倫貝爾市。至2004年行政區劃始成今狀。自治區東西狹長,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山地。內蒙古高原由呼倫貝爾高原、錫林郭勒高原、烏蘭察布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組成。草原遼闊,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居延海,綿亘2000餘千米,是中國第一大草原,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7.2%。沙漠、沙地有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毛烏蘇沙地、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林吉沙漠等。山脈主要有大興安嶺山脈、陰山山脈、賀蘭山脈等。平原有嫩江、西遼河沿江平原、河套平原等。河流有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黃河及一些內陸河。湖泊有呼倫湖、達來諾爾、烏梁素海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被列入國家保護的鳥、獸類有49種。建有努登、白音敖包等六個自然保護區。礦產資源豐富,探明儲量的有71種,其中鈮、稀土、鉑及硫鐵、鹽、鹼、芒硝的儲量居全國之首。蛭礦石是國內惟一產地。煤田遍布全區,居全國第二位。全區可利用草場面積6358.9萬公頃,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和畜產品基地。其中良種畜有三河馬、三河牛、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鄂爾多斯細毛羊、阿拉善駝、二狼山白山羊、阿爾巴斯白山羊等。全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東部大部為中溫帶半濕潤氣候,西部為中溫帶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10℃,其中1月-23~-10℃,7月17~26℃。年平均降水量50~450毫米。農業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以東和陰山以南地區。有小麥、玉米、稻、穀子、高粱、糜黍、大豆、馬鈴薯、甜菜、油菜籽、麻類、葵花子、菸葉、藥材等。果品有蘋果、葡萄、梨、杏、山楂、海棠等,特產河套金瓜。礦產以稀土、鈮、鈹、煤、硫鐵、鹽、鹼、芒硝等最為豐富。20世紀50年代後工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以冶金、機械、紡織、煤炭、電力、建材、森工、製糖、乳製品及肉類加工、皮革、皮毛製品為中心的工業體系。呼和浩特、包頭、滿洲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沿邊境線開發有十餘個對外開放口岸。全區交通發達,有京包、包蘭、集二、集通、京通、濱洲等11條幹線和12條支線鐵路,其中滿洲里和二連浩特是中國通往俄羅斯、蒙古國和東歐各國的陸路口岸城市。有呼包高速公路及110、111、207、209、210、301、302等14條國道、7條省道及縣道、草原公路構造成路網。有呼和浩特、包頭、海拉爾等7個民航機場和20多條國內航線。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等19所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百餘所。呼和浩特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大青溝、狼山岩畫、昭君墓、成吉思汗陵、五塔寺、大明塔、阿爾山溫泉及舊石器時代的大窯文化、河套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遺址,拓跋鮮卑先祖舊墟石室嘎仙洞遺址和漢右北平郡、匈奴頭曼城等古都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字典分解

內蒙的解釋

順便了解:內作色荒外作禽荒【歷史典故】

色荒:迷亂於女色。禽荒:迷亂於獵取鳥獸。 對內迷戀女色,對外樂於狩獵。 古時形容昏亂的國君。語出《書.五子之歌》:“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金瓶梅》二四回:“外作禽荒內色荒,連沾些子又何妨,早辰跨得雕鞍去,日暮歸來紅粉香。”《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自從姚宋二相死,楊國忠、李林甫為相,教玄宗生出四件病來:內作色荒,外作禽荒,耽酒嗜音,峻宇雕

內蒙古自治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